图片
在中国古代众多训诲箴言类书籍中,《六事箴言》是一部难得的佳作。作者叶玉屏,清中后期人,生平事迹不详,他以独到的眼光,广搜史传语录,辑录前贤先儒妙论,编成了这本简约精致的《六事箴言》。
全书大约两万字,收录了自秦汉到明清150多位人物的言论365条,分为持身、持家、居官、居乡、处事、处人六个方面。《六事箴言》言简意赅,至约至精,凝结着丰富的人生经验、精辟的哲理和深邃的思想。既是对前人立身处世的经验总结,也是留给后人的一部弥足珍贵的人生教科书。
全书共分六个部分,条目归类如下:
第一【持身】001--111
第二【持家】112--169
第三【居官】170--262
第四【居乡】263--281
第五【处事】282--302
第六【处人】303--365
图片
【六事箴言】027:身心收敛
【原文】
身心收敛,则自然和乐,不是别有个和乐。才整肃自和乐。
【译文】
欲望约束,就自然和乐,并不是另外有一个和乐。只要做到端整严谨,自然会有和乐。
【注释】
收敛:对自己的欲望加以约束。
整肃:整齐严肃、严谨。
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。在对于欲望无休止的追求和体验当中,本身就是一种“苦”,何乐之有?因为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有效的满足,才不快乐。其实不快乐的情绪都是在纵欲中产生。现代社会,经济增长的同时,全民幸福指数却在不断下降,焦虑的、抑郁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,中上资财者占比更多,大家都得承认,五欲享受越盛,越是苦因。
【六事箴言】028:敬于自持
【原文】
只是一个“敬”字好,方无事时敬于自持,及应事时敬于事,读书时敬于读书,自然该贯。
【译文】
只是一个“敬”字好,当无事时慎于自我克制,保持操守;当应付事务时,严谨认真地对待;读书时严谨认真地读书,一个“敬”字,包括贯穿了人生的各个方面。
【注释】
自持:自己克制,保持操守。
该贯:详备贯通。
“无事时敬于自持”,这个“敬”,就是恭敬,敬畏,《宋史·蔡元定传》“独行不愧影,独寝不愧衾”,这话的意思是,一个人即便单独行事、独自行走,也不能愧对自己的影子;一个人纵然独自就寝,也不要愧对身上的被子。
一个人能够对影子和被子都能做到无私无愧,这就是古人的“慎独”思想,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,凭着高度自觉,坚守道德,而不做任何有违社会公德、做人原则的事。
孔子说:“君子有三畏,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"天命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即为万事万物均需遵循的自然规律,大人的威严在于权力,圣人的威严在于道德,是善的化身。能敬天地,敬自然,敬德高位显之人就不会有放纵自己的想法。 儒家有句话: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,“随心所欲”比较好,但有前提是不逾越规矩。对于规矩的敬畏会让自己免去很多的麻烦。
经中有云: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后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对因果有敬畏之心,是消灾免难的良方,看中外,看古今,因果轮回无时无刻不在上演。火烧圆明园的主谋额尔金,三年后被雷击中,尸体同样烧了三天三夜,真是天道好轮回。应事时敬于事,读书时敬于读书。如今上班的好好工作了吗?上学的好好学习了吗?
【六事箴言】029:明理自强
【原文】
明理则气自强,胆自大。独坐不是主静,便是穷理。
【译文】
明白道理,气势自然就宏大,胆子自然也大。独坐之时应该要么内心一派宁静,要么就探究事物的规律。
【注释】
明理:明白事理。
气:气势。
穷理:深究事物的规律。
“明理则气自强,胆自大。”只要道理搞明白了,气自强,胆自大,就能硬扛起来,就会更好的渡过难关。 “独坐不是主静,便是穷理。”我们平常时候,没事的时候,要么静下心来,养养神,比刷手机要强得多,要么就多思考人生吧,看看周围发生的事,借鉴一些,就成长一些。
【六事箴言】030:于日用间
【原文】
人于日用间,闲言语省说一两句,闲人客省见一二人也济事,若浑身都在热闹场中,如何得进?
【译文】
人在日常交往中,少说一两句闲话,少见一两个闲客,也能干成事情。如果全身心都处在热闹的场合之中,怎么能取得进步呢?
【注释】
济事:做到,成事。
进:进步,进取。
《菜根谭》里面有这么一段:人生减省一分,便超脱了一分。如交游减,便免纷扰;言语减,便寡愆尤qiān yóu;思虑减,则精神不耗;聪明减,则混沌可完。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,真桎梏zhì gù此生哉!
这样解释:人生在世能减少一些事情,就多一分超然解脱。比如应酬减少,就能免除很多纠纷困扰;说话减少,就能减少错误和懊悔;思维考虑减少,就能避免精神的消耗;小聪明减少,就可保持纯真本性。你不设法一天比一天减少,反而还要去日益增加,就等于用手铐脚镣把自己锁住一生。
在现代人眼中,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,每个人都在选择增加,多多益善。收入、身份、地位,被公认为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。可是有谁在乎自己心灵的真实所需呢?
看看今天这则“减法原则”,如何给心灵减负呢?
“闲言语省说一两句”,大多“祸从口出”“言多必失”,你不知道哪句话刺痛了谁?遇到心智跑偏的人,沟通更难,被误解是经常的事,古语讲“水深流缓、人贵语迟”,有深度的河流一般水流缓慢,有福德的贵人说话都很少。善护口业利益太多,不胜枚举,十种恶业中单单口业就占四种。福德都顺着这张嘴流失了。
《孟子》有言:“养心莫过于寡欲。”寡言以养气,寡视以养聪,寡得以养性,寡欲以养精,寡动以养神,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。人在年轻的时候用加法原则生活,你努力积累友谊,积累金钱,积累情感,积累业绩,就像一个新家,逐渐被各种各样的家俬堆得满满当当一样,你的活动就要受限。心灵如果被这些所“得”堆满,最后就是累于“得”,
“贪嗔痴”为三毒烦恼,害人不浅,可我们又都把持不舍。外境六尘,顺我意愿的就贪取,不顺我意愿的就嗔怒,贪嗔都是愚痴无明的表现。“减省”的是我们对于外境的贪嗔痴的卸载,要谨记:若浑身都在热闹场中,如何得进?
【六事箴言】031:读书精纯
【原文】
黄鲁直曰:读书欲精不欲博,用心欲纯不欲杂。
【译文】
黄鲁直说:读书要专精,不要贪多;用心要纯正,不要杂念横生。
【注释】
黄鲁直:即黄庭坚,1045-1105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。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。主要著述有《山谷集》、《华严疏》、《枯风阁诗》等。
精:专精。
博:多,丰富。
纯:单一,不含杂质的。
杂:多种多样, 混合。
宋代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七有这样的记载:宋初宰相赵普,人言所读仅只《论语》而已。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。他说:“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,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”
解释如下:北宋初年,宰相赵普,人们说他读的书只有《论语》而已,宋太宗赵光义问他确有此事?他说,我平生的知识,真的不超过论语,过去,用半部论语辅佐太祖平定天下,现在再以半部辅佐陛下您天下太平。
王阳明夫子说“读书贵在专精”。曾国藩先生说“读书譬如掘井,掘数十井不及泉,不如掘一井而见泉。”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杠杆股市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交易平台,股票配资公司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