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原创悦玄心悦玄心
注:本文以传统经典文化学习、探讨为目的,不做医学指导,所有治疗操作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。
图片
图片
每天傍晚5点到7点,足少阴肾经气血当旺,肾系统的功能发挥最强。
肾经具有藏精纳气、滋水涵木、温煦脏腑、强壮腰膝等重要作用。
傍晚时,刺激肾经的相关穴位,能更有效地养护肾系统。
肾经的循行路线:起于足小趾,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,贯穿腰脊,属肾,络膀胱,并与肝、肺、心、喉、舌根等相连。它是储存人体先天之本(元气)的重要经络。
人体下肢(内侧)三条阴经,足少阴肾经位于最内侧、最靠近躯干后中线的位置——足少阴肾经: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(紧贴跟腱内侧)
足太阴脾经: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(靠近大腿正面);足厥阴肝经: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。
图片
足少阴肾经常用穴位
1. 涌泉:井穴(属木)
图片
肾经五行属水,涌泉属木,是本经的子穴,常用于肾家实证。
· 功用:肾经井穴,是肾气初生、如水之源头的地方。擅于开窍醒神、交济心肾、引火下行。
· 主治:昏迷、晕厥、中暑等急症之要穴;亦治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、高血压、咽喉肿痛、小便不利。常灸涌泉可引上越之虚火归元,有“引火归原”之妙。
2. 然谷:荥穴(属火)
“泻子当泻荥”,然谷常用于代替涌泉做“泻法”,因针刺涌泉穴时痛感较为明显。肾家实证针之;然谷穴是郄穴,能消炎止痛。
例如脑震荡、脑部受撞击时,人头昏、呕吐,常常在然谷穴出现“凸起的青筋”,可在然谷放血急救。
图片
· 功用:肾经荥穴,“荥主身热”,故能清肾经虚火,滋阴凉血。
· 主治:阴虚火旺之消渴(糖尿病)、潮热盗汗、咽喉干痛;月经不调、遗精、阳痿、小便淋沥;以及足跗肿痛。
3. 太溪:俞穴(属土)、 原穴
此为肾经原穴,也是俞穴,肾气所灌注的“中转站”;是肾之原气停留和深聚之处,被视为补肾之大穴。能滋阴益肾、壮阳强腰、调理冲任。
太溪穴上有代表肾气运行情况的“太溪脉跳”。
太溪穴上方区域是“肾结石反射区”,若出现明显的压痛点则为肾结石的依据之一。
图片
· 主治:一切肾虚之证,如腰痛、耳鸣、耳聋、失眠、健忘、遗精、阳痿、月经不调;亦治咳嗽、气喘、咯血等肺系疾患(金水相生)。按之格外柔软且凹陷者为肾虚,常灸或按揉有助于培补元气。
4. 照海:与阴跷脉重叠交汇
图片
内踝裸骨下方五分处为照海穴(骨凹缝内)。针刺时,需使针尖向地面方向斜45°入针照海(从内踝骨尖边斜刺到照海)。
照海主管阴跷脉,阴跷脉的气血由下肢往喉咙上行,可治疗阴跷脉病引起的妇女“逆经”。
灸照海还常用于治疗在夜晚发作的癫痫;申脉主管阳跷脉,对于日、夜都可能发作的癫痫,通常申脉、照海两穴同用。
照海穴还可以与列缺穴同时用于治疗“所有的喉咙问题”。
5. 复溜:经穴(属金)
在小腿内侧,太溪穴直上2寸,跟腱的前方就是复溜穴。
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,肾家虚证用之。顺肾经气血流注的方向(由太溪向上)斜入针或者推拿按摩、或者艾灸,可以补肾气、强肾。
· 功用:肾经经穴,五行属金,金能生水。此穴是补肾利水、固表止汗的要穴。(围绝经期推荐艾灸复溜)
· 主治:水肿、汗证(无论无汗或盗汗、多汗均可调节)、腹泻、肠鸣、腰脊强痛、腿肿。对于肾水不足或水液代谢失常诸症,有双向调节之效。
6. 阴谷:合穴(属水)
肾经的本穴,主要用于妇科病,发挥“水性”作用。可以泻“肺、大肠经的实证”(水泄金),可以补肝、胆经(水生木)。
· 功用:肾经合穴,为本经水气汇合深入之处。擅于益肾调经、理气止痛、清利下焦。
· 主治:阳痿、遗精、小便难、月经不调、崩漏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;以及膝股内侧痛、疝气。
肾经气血充盈,则骨壮髓满、耳聪神清。善用肾经在下肢的穴位,即是把握调节肾经阴阳的便捷钥匙。肾经有二十七个常用穴位,你最“顺手”用哪一个?
足太阳膀胱经(下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杠杆股市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交易平台,股票配资公司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